和一智能科技
2023-01-12 21:31:21

企业备份方案难部署?三项隐藏成本成IT管理绊脚石

分享到:

现代企业IT 环境纷纷走向实体、虚拟、云端聚合的环境,创造庞大资料量,也让备份还原等资料保护机制成为企业关键课题。研调机构 IDC 统计,过去三年内,亚太地区有超过半数的企业遇到过资料损毁无法复原的情况;研究机构 Clutch 更指出,有 60% 的中小企业在遭遇资料遗失后的半年内面临倒闭危机,可见企业备份方案重要性。1-23011221313JN.jpg

虽然知道备份重要,但挑选合适的备份方桉却不是那麽容易,导致部分企业长期忽略其必要性。排除自行写 script 进行备份这种耗时费力的方法,目前市面上现成备份方桉大致可分为两类:分别购买备份硬体及软体进行整合、及建置软硬体整合备份一体机。此外,除了一次性购买的价格外,企业更要注意常被忽视的庞大隐藏支出如“授权维护费用”、“人力资源”、“硬体设备扩充”等,才能正确地评估备份方案。


隐藏成本一:买断软体授权的后续维护费用

许多企业选择永久授权的备份软体,期望藉此降低整体成本,但一次性交易的软体买断形式看似化算,却忽略后续系统维护的隐性支出。据统计,软体导入后的年维护费用佔永久授权成本的 22% 至 27%,是一笔不容小看的支出。


此外,这类永久授权的软体通常只附带一年软体升级权及技术支援,当企业需要升级新平台(例如 VMware 升级至 vSphere 6.7)或遇技术支援问题时,将无法即时取得原厂协助,需额外负担相关技术支援费用。

1-2301122133004P.png

不过,市面上已经出现免授权的软硬整合备份一体机,透过免软体授权,仅需要随储存空间使用量增加购置储存设备,可有效降低软体维护成本。


隐藏成本二:管理 IT 系统架构的人事支出费用

儘管企业 IT 环境逐渐朝向实体与虚拟并存的溷合环境,多数传统备份软体仍只单一适用于实体或虚拟的 IT 架构,导致一套备份方桉常须不同软体与硬体厂商的共同支援,当系统发生问题时,IT 人员将耗费大量时间在多个软体及硬体系统间来回检查。


举例来说,香港 The Executive Centre (TEC) 在 32 个城市与 14 个国家拥有超过 130 个据点,在未找到理想的集中备份方法前,位于不同国家的商务中心皆採用不同的备份方桉,导致香港总部很难管理不同格式的备份文件。


TEC 经过多方比较后最后导入支援虚拟机、实体伺服器、PC、甚至云端备份的整合方桉,不仅可以集中在单一介面管理所有备份任务,更不必花时间维护多套备份方桉授权,大幅增加工作效率。


隐藏成本三:储存空间扩充的设备支出

许多企业因预算考量而使用免费的备份软体,但免费软体通常仅支援每日完整备份的任务,迅速消耗储存空间,让省下来的软体授权费用转化成为储存伺服器的扩建成本,产生庞大的无谓支出。以每日备份量 1TB、资料量变化率 5% 为例,一周下来免费备份软体需要的储存空间竟高出增量备份方桉 6 倍!

1-230112213331494.png

对此,重复资料删除(De-Dupe)技术可以避免存入相同资料所造成的资源浪费,大幅降低额外储存设备的需求,以及备份任务对处理器、记忆体、网路的负载。特别是当有大量相同的备份来源,如多个相同 OS 的虚拟机或 PC 时,效果更为显着。


TEC 使用支援异动区块追踪 (CBT) 的 Synology Active Backup for Business 备份分布于韩国、越南和澳洲据点的 47 台虚拟机、共 6.73TB 的资料量,去重複资料删除率高达 24 倍,大幅节省储存成本。TEC 首席 IT Manager Jason Wong 也表示:“Synology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经济实惠又高效的备份解决方桉,让我们能在短时间内于亚太地区的各个商务中心完成佈建。”


有效备份,免授权、多平台、去重复要素不可少

买断软体授权的后续维护费用、管理 IT 系统架构的人事支出费用,以及储存硬体设备的额外添购费用,上述这三项隐藏成本皆可能成为企业 IT 支出的庞大负担,对有高度备份工作负载需求的企业来说,累计的总体成本更为显着。


根据 2018 年中小企业储存调查指出,企业资料量平均每年增加近三成,储存预算却大幅增加,将储存空间做有效率的应用更显重要。而企业在选择备份解决方桉时,除考量软、硬体採购支出,也应一併计算未来成本,若为避免后续授权维护费并期望拥有单一管理介面,而选择软硬体整合备份一体机,则应考量内建全域重複资料删除技术及异动区块追踪(CBT)的解决方桉,才能实现跨装置、平台与版本的去重複化,减少备份所需储存容量,并有效缩短备份资料的所需时间,以兼顾资料最大化应用及备份最小化支出,最有效益地运用有限资源。


上一篇:为什么要备份公有云资料?企业最合适备份方案怎么选?
下一篇:黑客入侵 伤脑筋?揭帐户资料外洩的可能原因